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某外国学者研究唐代农业生产时引用范成大诗句“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范成大的诗激情浪漫,其诗不足以信 |
B.范成大是唐代田园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令人耳目一新 |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需详加考证 |
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
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 | B.长途贩运发达 |
C.区域经济发展 | D.抑商政策改变 |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