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促进日本经济腾飞的客观有利条件是:
A.废除了封建落后因素 |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
C.重视教育 | D.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孙中山在1905年的《民报》发刊词中认为,“罗马灭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1924年1月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认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民族一律平等。”同年4月孙中山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里讲,“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材料二: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而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学者卡尔顿·海斯指出:(1)民族主义是一种历史进程,(人们)在此进程中建设民族国家;……(3)民族主义是某种将历史进程和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的特定的政治行动。
——《试论西方“民族”术语的起源、演变和异同》
⑴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1924年的民族主义相对于1905年而言,增加了什么新内容?(2分)从1905年到1924年,孙中山一以贯之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是什么?(2分)(不得摘抄原材料)
⑵材料二中,作者分析了殖民地诸民族具有民族意识的三个原因,参照作者的思路,运用近代中国的历史史实,分析孙中山20世纪初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卡尔顿·海斯提出了民族主义的两个定义,试用一句话综述其核心内容,并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主革命的两例典型史实论证其观点。(6分)
(4)有西方学者认为,随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你对这一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作用加以说明。(2分)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⑴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⑵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⑶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⑷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⑴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⑵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制订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⑶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在中国发生着的重大事件美国并不是一个漠不关心的旁观者……由于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由于我们国土有很长的太平洋海岸线,由于我们对远东的直接贸易日升月盛,我们有理由要求这方面的利益获得友好的待遇。我的目的是要用一切适当的,合乎美国传统的手段来促进美国在该地区的巨大利益。
──1898年12月美国麦金莱国会咨文
材料二现在似乎是一个良好时机,由美国向英国政府表达,希望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宣言,并协助美国向在华要求“势力范围”之列强取得同样宣言,宣言内称各国在其势力范围内承认以下原则:
第一,各国对于其在中国的任何所谓“势力范围”或租借地以及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第二,不论何国的货物,进入上述“利益范围”的口岸内,一律适用目前的中国协定关税。
第三,对进入上述范围内口岸的别国船只,各国所谓“利益范围”的国家,不得征收比本国船只更高的港口税。
──1898年9月6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英大使绰特的信件
材料三女王陛下政府对于威海卫租借地和英国今后在中国用其他方式得到的一切领土以及英国现在或将来保有的一切利益范围,准备发表贵国政府所希望的声明,只要其他有关国家也发表类似的声明。
──1899年11月30日英国照会
(1)据材料1,分析“已在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⑵试分析美国对华政策的新特点。
(3)分析英国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有何反应?为何英国首先发表宣言和照会?
(4)材料所反映的美国对华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3年4月,在一些原日军将校的精心策划下,桥本光治以《东史郎日记》记述“不实”,“毁损名誉”为由,状告东史郎、青木书店和该书编辑下里正树。东京地方法院经过三年的审理,判处揭露南京大屠杀暴行的东史郎等人败诉。尽管东史郎等一再上诉,日本最高法院仍裁定为败诉。
材料二:2000年1月13日,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日本右翼势力举行了“20世纪最大的谎言
——‘南京大屠杀’的彻底验证”集会,否认南京大屠杀罪行。
材料三:2001年和2005年,日本政府先后两次批准了由日本右翼学者篡改的历史教科书,肆无忌惮地否认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掩盖其滔天罪行,甚至美化其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历史。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也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谴责。
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在日本的占领当局出于其侵略政策的需要,不仅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还陆续释放了一批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战争罪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现代知识,分析日本出现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战争罪行的历史原因。
(2)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实质是什么?
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