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 |
事 件 |
1215年 |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
1258年 |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
1295年 |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
1327年 |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
材料二 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尔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尔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
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书记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人教网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从北魏统一到孝文帝改革前,计五十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历史学习》
材料二 “冬,十月,丁未,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州(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卖者坐如律。”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在改革前面临着什么突出的社会问题?
(2)试概括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3)结合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析导致其服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梭伦诗句: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材料二: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
材料三:当代有人评论说:梭伦改革对国家政权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些措施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梭伦所说的“两个阶级”是指哪两个阶级?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改革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措施?结合教材指出这项措施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回答,梭伦改革对国家权力机构和司法制度进行了哪些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图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
(3)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
目前,全球金融危机正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加大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共同课题。而回顾历史上的金融危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认识
材料一从历史上看,国家干预不是唯一的提振经济的做法。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着经济活动,并由此推动着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
材料二 1929年的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在历经萧条后,又陷于新的危机。经济危机波及所有的经济领域,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甚至19世纪末的水平。美、德、英、法四国约有29万家企业破产,出现了大批机器“墓地”
材料三1929---1933年经济下降状况表
材料四……资本主义不存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因而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政府的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说明)》
(1)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指(2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1929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3)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危机,自1933年起,罗斯福采取了以“复兴(Recovery)”、“救济(Relife)”、“改革(Reform)”为主要的“新政”,其具体对策是颁布和实施1《社会保险法》2累进所得税制3《全国产业复兴法》4以工代赈5《紧急银行法》6《公平劳动标准法》7《农业经济调整法》
将与“3R”相对应的对策填入下表(用数字代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实施“政府干预经济”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读图:世界文化遗产——孔府、孔庙、孔林
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1分)
(2) 根据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这和儒家思想的地位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请问: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关键性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按其发展分为理学与心学两个阶段,除朱熹之外,请按其主要派别再分别列举代表人物两个?(代表人物按派别各写出一个)宋明理学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