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8亿亩。根据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此回答第23~24题。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
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②品种质量较差
③分布不均 ④人均占有量偏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④③ | D.①④ |
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 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
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 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是“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双选题)
(1)关于我国石油消费、生产和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生产量和消费量同步增长
B.我国消费的石油以国产为主
C. 1995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D. 20世纪80年代我国石油自给有余
(2)解决我国石油紧缺问题,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新能源全面取代石油
C.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提高石油利用率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 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良田。右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的发生能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①气候变暖 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 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经过多年努力,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煤基液体合成技术、“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几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实施“煤变油”战略。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将“煤变油”基地设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的原因是
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D.接近原料产地
(2)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①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改善我国的环境
③降低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④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从我国土地利用的原则考虑,下面哪个地区应该退耕还牧
A.鄱阳湖平原 | B.呼伦贝尔草原 |
C.河西走廊 | D.辽河平原 |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更新,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
(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
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
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
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黄淮海地区在发展经济和进行国土整治工作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是
①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
②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
③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兴修水利,克服旱涝灾害
④改良盐碱、涝洼、沼泽、沙荒地、红黄壤,使黄土地变黑土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