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重新武装的惟一办法。”以下各项,体现了希特勒这一意图的是
A.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 B.进入莱茵非军事区 |
C.建立德、意、日三国轴心 | D.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
C.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 D.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 B.周朝的重要都城 |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 B.宗法制的衰落 |
C.井田制的推行 |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