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B.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下面为苏俄l917—1919年粮食征购量表,该现象
| 1917年 |
1918年 |
1919年 |
| 7 340万普特 |
10 790万普特 |
21 250万普特 |
A.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B.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C.体现了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D.体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列宁在总结某项政策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我们在贸易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周转方面做得太过分了……我们没有保持一定的限度,不知道如何保持这个限度。”该政策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斯大林模式 |
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
| 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 |
| B.私人商业已经完全禁绝,自由贸易被取消 |
| 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 |
| 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 |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这表明戴高乐
| A.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
| B.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
| C.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
| D.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
如果用下列四幅图反映20世纪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下列排序最符合历史进程的是
| A.①③②④ | B.③①④② | C.②④③① | D.③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