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小题。
南乡子
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好事近·凝碧旧池头①韩元吉
(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
凝碧旧池头②,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③,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④,似知人呜咽。
【注】①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
②凝碧:王维被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
③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为梨园。 ④御沟:皇宫水沟。词的上片运用典故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用?
此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根据课文《孔雀东南飞》,完成后面小题。下列各组多义词中,对意义相同的两项判断正确的是()
①a.儿已薄禄相b.嬉戏莫相忘c.黄泉下相见d.会不相从许
②a.相见常日稀b.君既若见录c.渐见愁煎迫d.府吏见丁宁
③a.阿母谢媒人b.多谢后世人c.谢家来贵门d.谢家事夫婿
A.①bd ②bd ③cd | B.①ad ②cd ③ac |
C.①ac ②ad ③bd | D.①bc ②ac ③bc |
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且报府四体康且直 | B.于今无会因 因 求假暂归 |
C.君既若见录腰若流纨素 | D.君尔妾亦然诺诺复尔尔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赋”的手法,它在诗歌中的作用是提摄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 |
B.在兰芝离开焦家时,着意写她“严妆”, 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作用是表现其冷静镇定、外柔内刚的性格。 |
C.诗的结尾写兰芝、仲卿合葬后的情况,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
D.这首诗按照刘焦二人的别离、抗婚、殉情的婚姻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
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2)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A.这是一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因诗人巧用对比和夸张而意境深邃,富于情味。 |
B.诗中一、二两句前后呼应,既是纪事写景,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C.诗中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构思灵巧,戏语雅趣中又启人神思。 |
D.这首短诗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也表现了诗人的一片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