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里的“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A.郡县制 | B.法家思想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D.秦律 |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美国《1787年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 | B.议会主权取代王权 |
C.确立了 “法治”的原则 | D.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存在 |
“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19世纪末的下列国家中,符合这一民主特征的是
A.法国 | B.美国 | C.英国 | D.中国 |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 B.专制主义色彩 | C.民族主义色彩 | D.民主主义色彩 |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其中有泰勒、强森、克利夫兰、胡佛、杜鲁门、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均未能幸免。它体现了美国政体的哪一重要原则
A.中央集权 | B.分权制衡 | C.两党制 | D.联邦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