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
王士祯
啼碎春花莺燕语。一片花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 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①。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②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③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注释①廉纤雨:连绵细雨。②属:通“嘱”,嘱托。③毕竟:最终,终归。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啼碎春花莺燕语”中 “碎”字的表达效果。
答:这首词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桑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桑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①这首诗作于天宝二年(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君平:是汉代严遵的字,他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曾经在成都市上以卖卜为生。.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
.作者在最后一联中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做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共7分。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请简要分析“忍顾鹊桥归路”的“忍”字的表达效果。
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①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①《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臣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②《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锺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