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表现形式 |
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
C.经济全球化对区域经济集团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
D.区域经济集团化有利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时期,参议员诺里斯曾问罗斯福总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究竟是根据什么思想来建立时,罗斯福总统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要告诉他们,这既不是鱼,也不是鸡,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对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来说却是极佳的美味。”对此分析理解有误的是( )
A.新政体现了美国政治中的高度实用主义 |
B.新政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思想 |
C.新政减轻了人民在经济危机中所承受的苦难 |
D.罗斯福总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 |
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曾是中国精英的主流主张,但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较大变化,下表是这一变化的重要体现,产生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有( )
中国现代化问题 |
倾向于社会主义方式的文章 |
兼采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者之长,或主张采取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形式,即主张混合方式的文章 |
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文章 |
明确主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文章 |
5篇 |
9篇 |
11篇 |
1篇 |
①中国民族工业经济步入低谷
②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③苏联计划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④经济大危机对欧美经济的破坏
A.①③ B.③④ C.②④D.①②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
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
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中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
A.国家政策的影响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元朝的高压统治 | D.科考功名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