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图一 瓦特和蒸汽机
图二爱迪生和电灯
(1)上面两幅图都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们体现了哪两个生产发展的时代?
(2)上图所示工具的推广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的影响?
(3)图二所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与图一所反映的工业革命时代相比,在发明创造的人才素质、开展国家及部门等方面具有哪些显著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初,汉两将军(指卫青、霍去病)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死)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匈奴虽病(一蹶不振),远去,亡匿于漠北寒苦无水草之地。而汉马亦少,无以复往。兵速而不解,天下苦其劳,干戈日滋,府库并虚。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春正月,呼韩邪单于复入朝,……愿婿汉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单于。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三野,布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三 (鞑靼部)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通缎)布难得。生锅破坏,百计补漏用之,不得已,至以皮囊贮水煮肉为食。……每次攻城陷堡,先行掳掠,以得锅为奇货。
——《明经世文编》卷317
材料四 (俺答汗多次派人向明朝要求通贡互市,直至1571年,隆庆五年,双方才达成协议)(俺答汗)事朝廷甚谨,部下卒有掠夺边民者,必罚治之,且稽首谢罪……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九边(明朝中央政府与蒙古族的交界地区)生齿日繁,守备日周,田野日辟,商贾日通。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试分别概述汉武帝及汉元帝对匈奴的政策,并作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三、四,概述明朝与蒙古族鞑靼部的关系及其影响。
(3)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孙中山在谈到辛亥革命失败时说:“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害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据材料回答:
①孙中山在上文中指出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②除孙中山在上文中总结的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外,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
③依据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你对他的革命精神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情牵两岸,月共一轮,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同胞尽管历尽悲欢离合,但割不断血脉相连的认同。我们了解台湾同胞特殊的遭遇,那是近代中国苦难历史的一部分,每一个中国人都刻骨铭心。
-------贾庆林的讲话(2005年1月28日)
材料二:新华网快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2005年4月27日上午8时50分抵达南京中山陵,举行拜谒仪式。这是两岸分隔56年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亲临谒陵。……之后,连战还在博爱广场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他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说孙中山先生不仅致力于和平奋斗救中国,而且主张发展实业,让中国强盛起来。孙中山先生的爱国理想值得两岸同胞敬仰。
材料三:人民网南京5月7日电:今天上午,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宋楚瑜在博爱广场前发表了讲话:今天能够亲自到我们所尊敬的孙中山先生陵前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内心不仅是激动也很振奋。我从18岁一个一个字念三民主义,内心有很多的感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台湾同胞19世纪末经历的“苦难历史”指什么?当时,台湾人民有何反应?
(2)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孙中山致力于民主革命的“丰功伟绩”(不少于三项),并分析后人“敬仰”他的原因。
(3)材料三中所指“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内容是什么? 三民主义对辛亥革命的发生产生过什么作用?
(4)两党先后拜谒中山陵从国共合作方面讲说明了什么?有何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坚无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孙翠萍《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联系》(2003年6月9日《河北日报》)
材料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中央红军渡过的三条主要大河及战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的红军长征精神,试各举一例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红军长征的具体原因
(4)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步伐加快。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其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