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外杂咏①
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伊犁途中写下的一首诗。②笏,古代大臣朝会时所拿的手板,长方形。③琼瑶:美玉。
请简析首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简析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诗意展开想像,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格,70字左右。(5分)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
溪居①
柳宗元(唐)
久为簪组②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③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元和五年(810),柳宗元在零陵西南游览时,发现了曾为冉氏所居的冉溪,因爱其风景秀丽,便迁居此地,并改名为愚溪。这首诗就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②簪组:古代官吏的冠饰。③榜:用棍子或竹板子打。
(1)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描述了怎样的场景?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4分)
(2)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价柳宗元的诗是“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特点。(4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16题。
临江仙
[宋]陈与义①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②。
忆昔午桥桥上饮③,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时曾任太学博士。1126年,金兵陷汴京,北宋亡,陈与义避乱于闽、粤间。1131年辗转到达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绍兴,作此词。②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的西京。③午桥:桥名,在洛阳城南。
14.词,主要是为了配合隋唐时期流行的而产生的。
15.画线句颇受后人赞美,请从情景关系角度加以赏析。
16.你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7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15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4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8~9题。
泊自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头生暝烟。
与鸥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灯影渔舟外,湍声客枕边。
离怀正无奈,况复听啼鹃。
注: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他痛遭亡国,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山民,即山野之民。
在诗的第二联中,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