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和英国政体虽然存在诸多差异,但从其实质和作用上看,却是异中有同、殊途同归。这种相同点表现在
①两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 ②两国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③两国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 ④执政党的阶级性质体现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句话这样说:“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改造自然 | B.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有一句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从哲学上讲,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充分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 B.没有按客观规律办事 |
C.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 | D.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
沙漠治理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鄂尔多斯人另辟蹊径,变“征服沙漠”的一厢情愿为“善待自然”的两全其美,他们把沙漠绿化、沙产品开发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双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发展模式”。“鄂尔多斯发展模式”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 |
B.认识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社会实践 | |
C.自然界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意志 |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