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下列历史事件符合“亡天下”含义的是:

A.1127年的靖康之耻 B.1644年的甲申之难
C.1856年的天京变乱 D.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鲁迅设计的北大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北大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③民主和科学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
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
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

誉满中外的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