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④ |
某中学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放映了一部电影,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青年学生高呼着“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在
街头进行示威。请你推测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 B.五四运动 | C.五卅运动 | D.一二·九运动 |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太 平天国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五四运动 |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 A.同盟会 | B.是知会 | C.强学会 | D.兴中会 |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的统治腐朽 |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 |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
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 A.中法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日俄战争 | D.抗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