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者查阅到光绪二十七年一份吏部档案(右图),残缺不全,原文有:“上年□月间,□□入都,本署即被占据,迨洋兵撤退,检查署内所存档
案则例等件,全行遗失。”与这份档案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 |
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 C.社会发展规律 | D.“天人感应”理论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
| A.孟子、荀子 | B.董仲舒、朱熹 |
| C.朱熹、王守仁 | D.李贽、王夫之 |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 D.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
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
| A.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
|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 D.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