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正午太阳高度极值随纬度分布图,完成29~30题:①地( )
A.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幅为23°26′ |
B.白昼变长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
C.日影最短时,影子方向朝南 |
D.太阳直射日过后,白昼渐长或渐短 |
若②的数值为-13°26′,则( )
A.②所对应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另一极值为33°26′ |
B.只有80°~90°(纬度)范围的地区出现极昼 |
C.②所对应纬度极昼天数不超过3个月 |
D.②所对应纬度夏季有成群的企鹅聚集在海边 |
西北干旱地区目前开发的主要水源是
A.冰川融水 | B.河流水 | C.湖泊水 | D.深层地下水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A.水分差异 | B.热量差异 |
C.地形差异 |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
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
B.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质土壤 |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B.次生盐渍化不属于荒漠化的表现范畴 |
C.在我国荒漠化只存在于西北地区 |
D.荒漠化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
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3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15小时30分 |
15小时09分 |
7小时20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甲乙丁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