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朝天子·秋夜客怀
周德清①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夜凉,枕凉,不许离人强。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字挺斋,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工乐府,善音律。著有《中原音韵》。是我国音韵学力著。其散曲现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套。
(1)“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有什么作用?
。
(2)试分析“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的妙处。
。
阅读下面这首训,完成下题。(7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旱。
①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的“秋已暮”点明深秋时节,本词写的是深秋触日所见的特定景色。 |
B.本词中的“红稀香少”与《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有异曲同工之妙。 |
C.下阕的“洗”字,将植物着露水后的清新、肃爽的特点突出出来。 |
D.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鸥鹭的角度抒发情感,更为含蓄、深切。 |
②这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请结合词句回答。(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日夜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家乡。
(1)“茅檐人静,蓬床灯昏,春晚连江风雨”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8分)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注:“同心花”是唐代妇女裁制衣服的一种同心花纹图样。
(1)诗中“皎洁”“寥亮”两个词用得妙,请你说说他们的妙处。
(2)对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形象可有多种解读,请写出你对这个形象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第14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指秋风。③晚,指晚秋。
⑴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
⑵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吴宫怀古①
陆龟蒙
香径长洲尽棘丛②,奢云艳雨只悲风③。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注】①吴宫:吴王夫差昔日的寝宫。
②香径长洲:采香径,长洲苑,昔日吴宫里的处所。
③云雨:用巫山神女的故事喻指吴王夫差与西施的风流韵事。
(1)诗人所见吴宫景象有什么特点?诗人认为夫差亡国的原因是什么?
(2)“奢云艳雨只悲风”用什么方法概括历史事实?“奢”、“艳”、“悲”三字用词的巧妙之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