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推动欧洲各国密切联系 | B.欧共体各国联合抗衡美苏 |
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 | D.欧洲的北约盟国依附于法国 |
下图是《1950-1984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
C.c阶段:受欧美经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
D.d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
1871年,德国天主教会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要求有“独立处理和管辖”自己财产和事务的权利,为此,俾斯麦在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的支持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限制教权。当时教会和政府间的这种斗争
A.体现出德国皇权凌驾于教权之上 | B.最终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
C.说明经济发展推动了德国统一 | D.不有利于推动德国宗教信仰自由 |
钱乘旦说:“‘光荣革命’建立起一个以议会为工具进行统治的多元寡头政府制度,操纵这个政权的是一二百个贵族,他们是乡绅地主和大商人集团的联盟。”以上材料说明:
A.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超过了王权 | B.光荣革命并没有带来社会的巨变 |
C.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寡头政治 | D.光荣革命使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
1958年,《人民日报》在春节前发表社论《打破常规过春节》:“每逢春节前后,总要发生生产企业中出勤率或多或少较低和交通运输严重拥挤的情况.....能不回家就不回去,能迟回家的就不早回。一切了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根据上述材料推断:
A.建国初期交通建设比较滞后 | B.号召企业支持大跃进运动 |
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 D.国家号召革新社会旧风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