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1935年以后,中国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其原因是
①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②中国人民开展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创造的机遇
③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币制改革”对生产的刺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B.民国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C.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D.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推翻满清政府 | B.支持革命事业 |
C.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 D.实业救国 |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②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③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④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