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是
A.新兴工业部门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 | B.为了消除由竞争引发的经济危机 |
C.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推行计划经济 | D.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质发生了改变 |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 |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