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沃森和克里克发现的DNA分子结构特点为
(2)碱基U可以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的全称是 。
(3)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有 和 。
(4)基因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 的分子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下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株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①过程产生的[H]用于;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
(2)图乙中,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图丙在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植物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倍。
(4)某同学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依据的原理提取绿叶中色素,采用法分离色素。如果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较浅,其原因可能是(至少答2点)。
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根据生态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态系统的成分和构成。池塘中的植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不同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图1为
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分析回答。
①图1中该种群数量在a到d的增长曲线呈型,e点的种群数量比d点的种群数量(多/少)。
②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有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和肉食动物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三、四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保留一位小数)。
(4)随着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进入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Ⅰ.最新研究发现,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可以降低收缩频率。回答下列问题。
(1) 反射弧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外电流方向与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相同/相反)。题中所述乙酰胆碱是在____________(传入神经/中间神经/传出神经)
细胞内合成的。
(2)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之外,还有功能。免疫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失去稳态,重症肌无力是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体与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使_______细胞不能生成,___________(物质)不能产生,从而减少相应抗体的产生。
Ⅱ.(1)下列生理活动与下丘脑作用有关的是(多选)
①血糖调节②体温调节③水盐平衡的调节④生物节律的控制
(2)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和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从一个自然果蝇种群中选出一部分未交配过的灰色和黄色两种体色的果蝇,两种体色果蝇数量相等,每种体色果蝇雌雄各半。已知灰色和黄色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生活,性状的分离符合遗传基本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传递给后代。
(2)已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为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杂交方法是。
(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有种。
(4)现用两个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黄色雌蝇×灰色雄蝇,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每个杂交组合选用多对果蝇。根据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可以推测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和在染色体上的情况。
①如果两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都是黄色个体多于灰色个体,并且体色的遗传_______,则黄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如果在杂交组合黄色雌蝇×灰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在杂交组合灰色雌蝇×黄色雄蝇中,子一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灰色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含量会显著增高。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出后冷却。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表示溶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
8 |
8 |
8 |
8 |
8 |
8 |
恒温水浴5 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加入处理后的酶液 |
1 |
1 |
1 |
1 |
1 |
1 |
恒温水浴5 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 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
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理由是
。
该实验中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理由是
。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
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的赤霉素能诱导淀粉酶的合成。其主要机理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