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英国作为最早的现代化国家,其发展引领世界潮流,也给予各国经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在英国发生?……从霍布斯开始,到威廉·配第,再到约翰·洛克,……都在阐述一个共同的思想:即个人通过劳动所得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府或国家应该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工业化是一个财富急剧增长的过程,……而英国却在工业化到来之前就解决了私有财产的地位问题,这也是英国率先走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革命……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唐晋《大国崛起·从“快乐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英国进入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富裕社会。可是社会忽视了公平分配的问题……在整个工业革命时期,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终处于贫困……19世纪上半叶在英格兰是一个盗匪肆虐的黄金时代,……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在短短的37年中,犯罪数字竞增加了6倍多……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得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汇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钱乘旦主编《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三  泰晤士河悲剧: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多次爆发霍乱,夺取了不下4万人生命。1858年,伦敦到处是硫化氢难闻的气味,以至于英国国会大厦的窗户都用浸过消毒剂的床单挡上了。
材料四  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将如何通过深化改革,跨越……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现代化)的陷阱。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1)材料一提到"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还有哪些?(4分)
(2)材料二、三中,反映工业革命后英国存在哪两个突出的问题?造成哪些消极影响?(4分)
(3)在“中国自1840年开始的现代化”过程中,19世纪40—70年代的中国在经济领域出现的近代化是指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到1929年,美国的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这些国内的失调,至少在债券市场崩溃两年之前,就开始损害经济制度的健康。不过,使金融机构失常并引起连锁性解体反应的,还是酿成1929年10月证券市场崩溃的股票价格涨风。
——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1929年10月美国的证券市场崩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上述材料从哪些方面揭示了美国经济大危机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出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制”,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美国为何要提高进口税率?其目的是什么?
(2)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这种关税战造成了什么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产值(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1920
1936
1920~1936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官僚资本
1.84
42.2
2.22
12.0
1.18
民族资本
2.51
57.8
16.32
88.0
12.41
合计
4.35
100.0
18.54
100.0

中外产业资本产值的增长及比重的变化(1920~1936年)
货币单位1936年币值:亿元


1920
1936
1920~1936平均增长(%)
产值
比重(%)
产值
比重(%)
中国资本
6.61
44.8
26.09
63.2
9.0
外国资本
8.13
55.2
15.16
36.8
3.9
合计
14.74
100.0
41.25
100.0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1928年发起“改订新约运动”……根据与美国等各国的约定,国民政府不断提高进口税率,降低出口税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期起了一定的作用。同年,国民政府还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组织建设了一批国营企业,这也或多或少地推动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植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资本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陕甘两省,拥有纱锭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锭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18家炼铁厂中,停炉者有14家,其余4家仅能够勉强维持生产。
请完成:
(1)分析材料一,扼要指出1920~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形成的主要原因。
(2)简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50~1973年、1973~1978年工业生产对比表

国别
1950~1973年(%)
1973~1978年(%)
日本
14.1
1.1
联邦德国
7.6
0.9
意大利
6.7
2.0
法国
6.1
1.3
美国
4.3
2.5
英国
3.1
0

材料二:当前的危机同时是由于:(1)资本主义的积累进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在不同的资本主义中各有不同的发展;(2)竞争与抗衡,这种竞争与抗衡是针对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3)在整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整个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甚至对抗,以及针对资本主义国家同那些产油及生产其他原料的国家……的冲突。——法国历史学家博德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年均增长率达到3.5%,突破了此前20多年美国经济增长2.2%~2.5%的速度极限。1996年,美国的《商业周刊》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Ⅱ》
(1)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上述两个时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二回答产生这一转折性事件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中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模式?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