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假设:2011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小张将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
表一 我国经济总量增长情况 表二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情况
年份 |
GDP(亿元) |
1978 |
3600 |
2009 |
335353 |
年份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
城镇 |
农村 |
|
1978 |
1510 |
686 |
2009 |
17175 |
5153 |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
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材料三:在2010年3月5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提交大会并审议通过。小张对该修正案投了赞成票,他认为,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可以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选举的普遍性和平等性,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从程序上看,选举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总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政治生活》有关知识,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的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
(3)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挥。”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电视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2011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请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广电总局这一规定的意义。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所谓的反诬救助者事件,不过十余例,这种现象是个别,极其偶然。我国有数亿老人,每天发生老人摔倒后被人救助的事件举不胜举。然而,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故意放大救人的危害性,给人民群众造成“做好事不得好报”、“做好事惹火上身”等错觉。
(1)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积极舆论导向作用的意义。
(2)请指出在现实中部分媒体已经陷入了角色迷失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1年11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校高二(1)王某的理想是开一家私营企业。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他出谋划策。
(1)小柯同学要实现做企业老板的梦想,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小柯同学要想企业顺利发展,他必须从哪些方面努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材料所体现的问题。(27 分)
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养生”的招牌而暴得声名。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疯狂敛财。这些养生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跟现代医学“对着干”。医学界指出“多喝牛奶可补钙”,“养生大师”却毫无根据地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喝多了致癌”,不少听众信之,从此“戒奶”;张悟本主张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食疗就可以了,不用打针吃药;李一道长认为“养生是道文化的一个核心……养生即为养道”,这种观点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一脉相承。
材料二:“养生大师”们带着另类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卫视也乐于包装这些大师,增加收视率,扩大广告收益。事实上,在每一个“养生大师”的背后,都有一个营销的团队,精心策划着“大师”的各项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二,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2010年9月15日,《南方周末报》刊发了《要大师,不要大巫师》的文章。文章提到:“中央让各部委司局官员去大学选课进修。官员们什么课程选得最多?——北大开出的‘周易智慧’。”文章评论道:“如果不注意与大世界的交流,还真要担心这些‘中坚力量’学了没有推演法的‘周易智慧’,为了制造更多的‘希望’大师,把经费都拨给打着‘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旗号的‘张悟本’或李一道长这类大巫师。”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三中《要大师,不要巫师》的“评论观点”加以分析。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