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文化、旅游文化、饮食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
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
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 |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在这里强调的是()
A.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
B.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
C.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
D.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导致了分工 |
以前,由于粮食只能卖给粮站,因而存在人为压秤、多扣水杂等现象,致使粮价偏低。2004年4月,国家推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各种粮食经营企业进入市场同台竞技,推动了粮价上涨。这主要表明
A.竞争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
B.充分的竞争有利于价格反映商品价值和供求状况 |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
D.国家不再垄断和过问粮食市场 |
下列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它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制度,主张经济自由 ③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④它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经济,甚至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一种互补关系。假定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中国需用1 000个工时;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用900个工时,中国需用700个工时。尽管日本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但仍然可以多生产运输设备换回中国的服装,节约自己生产服装的劳动。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日本通过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如果由日本自己生产,将多耗费个工时
A.180 | B.280 | C.300 | D.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