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
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到皇权 ②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
善
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 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
| A.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③④ |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列属于这一学派主张的是()
|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 B.“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岳麓书院院训“忠孝廉节”碑文由朱熹所写,每字一碑,分嵌在讲堂左右两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字碑揭示了楷书的端庄浑厚 | B.书院教育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
| C.四字碑体现了理学的本质内涵 | D.朱熹将理学发展成官方哲学 |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材料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态度是()
| A.尊儒抑法 | B.抑儒尚法 |
| C.抑儒抑法 | D.尊儒尚法 |
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揉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 A.荀况倡导“隆礼至法” | B.董仲舒创立“新儒学” |
| C.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 D.朱熹宣扬“格物致知” |
自战国至西汉时期,两种思潮历经盛衰方向相反的变化。这两种思潮是指()
| A.法家与道家 | B.法家与儒家 |
| C.墨家与兵家 | D.黄老与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