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德意志帝国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的国家”。这里的“粉饰门面”是指 ( )
| A.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 B.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
| C.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 D.形式上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
|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
|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
|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
《盐铁论·水旱》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
| B.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
| C.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当时的农业生产 |
| D.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
唐代元稹的《织妇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对诗中所述社会现象理解准的是
| A.官方保护手工业技术的沿袭 |
| B.政府禁止男方到女方家落户 |
| C.手工技术传男不传女陋习的形成 |
| D.唐朝由盛转衰 |
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④ |
族田义庄是宗族宗法制度的产物,肇始于北宋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明清时各地十分盛行。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表明族田义庄
| A.确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
| B.在古代的存在有合理性 |
| C.有利于宗族内部平等 |
| D.是封建政府救济灾民的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