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⑴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⑵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⑶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⑷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⑴⑵ B.⑵⑶ C.⑶⑷ D.⑴⑷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钟鼎文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在封建社会,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导致自耕农“经常分化”的因素有①赋役负担②自然灾害③地主盘剥④土地兼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