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A.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
C.对封建势力妥协 | D.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
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对这句话的解释最为确切的是()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治 |
B.男人参军,保卫国家,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
C.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国家管理的权利 |
D.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定都南京,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
在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C.重庆谈判期间 | D.北平和谈期间 |
“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 | B.农村包围城市 |
C.国共第一次合作 | D.开展工人运动 |
干支纪年法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在1851年“辛亥”年和下一个“辛亥”年中,各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革命运动,对这两次革命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清朝统治者
③都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④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