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板桥《渔家》,卖得鲜鱼百二钱,买粮炊饭放归船。拨来湿苇难烧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据此回答6-8题。
“卖得鲜鱼百二钱”的目的是
A.获得粮食的价值 | B.获得粮食的使用价值 |
C.获得粮食的交换价值 | D.获得粮食的价格 |
“拨来湿苇难烧着”中的“芦苇”不属于商品,是因为
A.自然生长,没有凝结一般人类劳动 | B.烧不着,没有使用价值 |
C.没有用于交换 | D.属于诗人的私有财产 |
诗中的“百二钱”属于
A.等价物 | B.一般等价物 | C.价格 | D.货币 |
中新社香港3月17日电香港违法“占中”期间借此攻击政府网站的一名39岁男子17日被判囚4个月,缓刑2年。包括上述男子在内,去年“占领中环”期间,香港接连有人攻击特区政府网站。若要你去劝告该男子,以下最恰当的是()
A.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不同 |
B.必须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
C.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 |
D.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 |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小红楼梦”。其中《海国记》中的文字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清廷)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岛)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
D.史书典籍有助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解释不正确的是()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强不息 |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团结统一 |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 |
D.天道酬勤——勤劳勇敢 |
2014开年,美国大呼半个太平洋将丢失,中国新武器威力太大;日本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再次渲染“中国威胁论”;某外国媒体5月发表了“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都很紧张”一文,渲染“中国粮食威胁论”。下列观点可以驳斥这些论调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美好品质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7634.8万人次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 )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必须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