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每题2分,共10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都) |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序) |
C.曾不知老之将至(竟) |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
C.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指兰亭) |
B.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指上文提到的各种不同的人) |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指上文所说的“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指这次兰亭集会的学士们) |
下列全是作者产生“痛”或“悲”等感慨的原因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④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⑤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②⑤⑥ | D.③④⑤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形。其中“畅叙幽情”四个字,为下文抒发感慨埋下了伏笔。 |
B.第二段写作者触景生情,乐极生悲,感慨于时光易逝,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面对着生与死,发出了痛惜的感慨。 |
C.第三段作者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荒诞,并点出了写作此文的缘由,发出了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
D.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的深远立意。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坎”①,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游:交往 |
B.说下之,使隶京说:通“悦”,高兴 |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为壮 |
D.州罹兵烬,井邑凋残罹:遭受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怀英遇“坎”,因留事金②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B.①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②以其无礼于晋 |
C.①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
D.①乃创奠枕楼,繁雄馆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一起占卜仕途,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于是南归大宋。 |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并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请求耿京给自己三天期限去抓义端。 |
C.辛弃疾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当着众人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捆绑起来带走。 |
D.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 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①木为匵②,葛藟③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④。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①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②匵(dú):小棺材。
③藟(lěi),藤。④殠(chòu),腐臭的气味。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迫从上祠雍祠: 庙堂 | B.王孙报曰报:答复 |
C.将以矫世也矫: 改变 | D.夫饰外以华众华:夸耀 |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为之棺椁衣衾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亡形亡声,乃合道情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
C.是物各反其真也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D.及病且终,先令其子 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2)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
(3)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乃:是。
C 不出,火且尽 且:并且。
D 而人之所罕至焉 罕: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活用现象与给出的例句中的加横线的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 顺流而东B 舞幽壑之潜蛟
C 侣鱼虾而友麋鹿D 火尚足以明也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A 引以为流殇曲水B 然力足以至焉
C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下面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安石,北宋人,字临川,号半山,有《临川先生文集》,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 文中所谓“浮图”和“庐冢”即为和尚和寺院。
C 作者在记叙和议论之间注意承接过渡,如第三段一句“于是予有叹焉”紧承上文的“悔”,自然过渡到下面的议论。一个“叹”字意味深长,承上启下,使文章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D 本文以游山因事见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的重要意义,前半部分侧重记游,后半部分侧重说理,二者结合自然紧密。(1)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洪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略四方志。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民坌集,皓恐其纷竞,乃别以青白帜,涅其手以识之,令严而惠遍。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守不可,皓曰:“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时谇遣使金国,张浚荐洪皓,皓至太原,留几一年,金遇使人礼日薄。及至云中,粘罕迫其仕刘豫,皓曰:“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碟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问,愿就鼎镬无悔。”粘罕怒,将杀之。帝一酋目止剑士,为之中跪请,得流冷山。
冷山,地苦寒,陈王悟室聚浇地。悟堂敬皓,使教其八子。或二年不给食。盛夏衣粗布,尝大雪薪尽,以马失然火煨面食之。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悟宣或答或默,忽发怒曰:“汝作和事官,而口硬如许,谓我不能杀汝耶?”皓曰:“自分当死,顾大国无受杀行为之名,愿投之水,以坠渊为名可也。”悟室义之而止。后兀术杀悟室,党类株连者数千人,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绍兴十年,因谍者赵德,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言:“顺昌之役,金人震惧夺愧,燕山珍宝尽徙以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未几,金主以生子大赦,许使人还乡,皓与张邵,失弁三人在遣中。
十三年七月,见于内殿,力求郡养母。帝曰:“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出知饶州。年六十八,卒。帝闻皓卒,嗟异之。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范镇之孙祖一半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节选自《宋史·洪皓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皓白守邀留之邀:邀请。 |
B.万里衔命衔:接受。 |
C.自分当死分:料想 |
D.意欲捐燕以南弃之捐:舍弃 |
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洪皓“有节操”、“急于义”的一组是
A.①皓恐其纷兢,乃别以青白帜 ②浙东纲米过城下,皓白守邀留之 |
B.①书机事数万言,藏故絮中,归达于帝 ②或献取蜀策,悟室持问皓,皓力折之 |
C.①独皓以异论几死,故得免 ②王师丞还,自失机会,今再举尚可 |
D.①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②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州发生水灾,灾民闻听赈济聚集而来,洪皓但心他们乱中争抢,就用青白旗加以区分,在手上涂墨来标记,使赈灾有序有果。 |
B.洪皓出使金国,粘罕强迫他作刘豫的属官,洪皓慷慨陈词,表达了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情怀,惹怒粘罕,差点被害。 |
C.洪皓流放冷山,悟室拿取蜀的计策来询问,遭到洪皓的驳斥。悟室突然发怒,以死相胁迫,洪皓被迫无奈,决定投水自尽。 |
D.绍兴十年,在间谍越德的帮助下,洪皓给宋朝皇帝捎去长信,洪皓在信中对顺昌之战深表惋惜,希望朝廷再次出兵,收复失地。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水,民多失业,皓白郡守以拯荒自任,发廪损直以粜。
(2)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付梓。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会试录》《乡试录》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职也。凡书亦犹是矣。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必推其乡先生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不别官于其府州县者也,请者必当其人,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官于是者,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不让于乡矣,乡之先生,其文优,其于是书也有功,则官不敢作矣,义取于独断,则有自为之而不让于乡与官矣,凡此者,所谓职也,故其序止一篇,或别有发明,则为后序【注】,亦有但纪岁月而无序者,今则有两序,有累三四序而不止者矣,两序,非体也,不当其人,非职业,世之君子不学而好多言也。
凡书有所发明,序可也,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人之患在好为人序。
唐杜牧《答庄充书》曰:“自古序其文者,皆后世宗师其人而为之。今吾与足下并生今世,欲序足下未巳之文,固不可也。”读此言,今之好为人序者可以止矣。
县坚《重刻<元氏长庆集>序》曰:“序者,叙所以作之指也,盖始于子夏之序《诗》。其后刘向以校书为职,每一编成,即有序,最为雅驯矣,坐思赋三都成,自以名不甚著,求序于皇甫谥,自是缀文之士多有托于人以传者。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至于其传既久,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有缮写而重刻之,则人复序之,是宜叙所以刻之意可也。而今之这者,非追论者贤,则为优劣之辩,即过称好事,多设游扬之辞,皆我所不取也,读此者,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注】后序:写在书后面的序文,类似于后记。下面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齿尊而有文者序之齿尊: 年长受尊崇 |
B.请者必当其人当:充当 |
C.有累三四序而不者矣累: 累积 |
D.刻本之存者或漫漶不可读漫漶:模糊不清 |
下面划线的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且如国初时,府业县志书成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官于是者,其文优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其于是书也有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今则有两序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下列各句话都体现作者观点的一组是()
①主考试官序其首,副主考序其后
②两序,非体也
③无所发明,但纪成书之岁月可也
④自是缀支之,多有纸,你以传者
⑤读此言,今之好为古人文集序者可以止矣
①②④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作者认为可以有序文,但也可以有序文。 |
B.作者提出了对作者的看法,并运用引证法使自己生物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
C.给古人文集作序时,介绍了刊物情况是可以的,但不应该加褒贬 |
D.杜牧认为给别人作序的人能够成为后世的宗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