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5-8题: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 ( )
A.春分 | B.秋分 | C.冬至 | D.夏至 |
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 |
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
C.地球公转到CD之间,速度逐渐加快 |
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
当北京时间为3月21日12时时,全世界还有 ( )
A.多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 B.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0日 |
C.恰好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 D.少一半地方是3月21日 |
当公转到A时,下列地区出现的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悉尼正值少雨期 | B.华北平原正收割小麦 |
C.长江口海域盐度较高 | 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
读天气系统图,回答11—12题。图甲的天气系统剖面是沿图乙中()
A.①线绘制的 | B.②线绘制的 |
C.③线绘制的 | D.④线绘制的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A.分布在南半球 | B.多出现在副热带地区 |
C.P处气温高于Q处气温 | D.①地气压小于②地 |
下图表示两至日中某日极点上空俯视图,读图回答9—10题。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为()
A.(23°26′N,90°E) | B.(23°26′S,90°E) |
C.(23°26′N,90°W) | D.(23°26′S,90°W) |
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半球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的曲线是()
A.甲 | B.乙 | C.丙 | D.都不对 |
图示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示地区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作用 | B.冰川刨蚀作用 |
C.流水冲刷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区出露的岩石容易溶蚀,不易风化 |
B.②地区承压水广泛发育 |
C.③④两地区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果 |
D.该地区容易发现化石 |
读图,回答1—6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
A.A>B>C>D B.B>A>C>D
C.B>A>D>C D.D>C>B>A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
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若此图表示亚欧大陆与太平洋间气流流动状况,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地为亚欧大陆,此时,我国寒潮频繁
B.若A地为亚欧大陆,此时,①的风向为西南风
C.若B地为亚欧大陆,此时,是我国船只去往东南亚的最好时机
D.若B地为亚欧大陆,此时,长江处于一年中的汛期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指外力作用 |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 |
C.A可能是大理岩 | D.④指重熔再生 |
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均为寒流 |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 |
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 D.C地可能形成渔场 |
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城镇发展为中等城市,比较合理的交通规划思想是
A.道路规划要超前,尽量拓宽路面,增加车道 |
B.优先构建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
C.尽量利用省道、国道为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网络 |
D.根据城市空间结构和自然条件合理布局主干道、次干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