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弧线是赤道的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直线AC等于倍地球半径。读图回答13~16题。

AC之间的经度差是(   )

A.30° B.60° C.120° D.180°

若赤道上ABC为22日,其余赤道地区为21日,则下列关于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际标准时间为21日20时 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21日23时
C.北京时间为22日0时 D.东京(东九区)时间为22日17时

若C地的经度为180°,地方时为4时,B点到晨昏线的最近球面距离约7400千米,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时合肥可能是白昼 B.此日可能是夏至日
C.此日不可能是冬至日 D.此日巢湖昼夜等长

若B点到晨昏线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刚好日出 B.太阳一定直射B点  
C.C点可能是黑夜 D.ABC三点日期相同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增加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人类获取、利用资源的手段和方法改进
B.大面积的围海造陆和围湖造田
C.开垦草原和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D.增加一次性消费,如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等

21世纪初我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b表示,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 B.c<b<a C.b<a<c D.a<c<b

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人 B.10000人
C.4500~6000人 D.4500人

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
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
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论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人口迁移
B.历史上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人口迁移规模大、频率高
D.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