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原因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过 |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
C.二月革命以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反动势力异常强大 |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
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中共的二大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
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
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 |
D.提出了发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基本方针 |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 |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以下历史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
A.汉委奴国王印 | B.唐蕃会盟碑 | C.雅克萨之战 | D.平定准噶尔 |
“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对材料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关中地区已经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
B.经济和文化重心整体上呈现南移的重要趋势 |
C.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D.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 |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
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