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M为固定在桌面上的木块,M上有一个圆弧的光滑轨道
为最高点,
为其水平直径,
面水平且长度一定,将质量为
的小球在
为最高点的正上方高
处从静止释放,让它自由下落到
点切入轨道内运动,则( )
A.在![]() |
B.只要改变![]() ![]() ![]() ![]() |
C.无论怎样改变![]() ![]() |
D.使小球通过![]() ![]() ![]() ![]() |
2000年8月21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沉入深度约为100m的海底。该核潜艇的沉没再次引起人们对核废料与环境问题的重视,几十年来人们向以巴伦支海海域倾倒了不少核废料,核废料对海洋环境有严重的污染作用,其原因有( )
A.铀、钚等核废料有放射性 | B.铀、钚等核废料的半衰期很长 |
C.铀、钚等重金属有毒性 | D.铀、钚等核废料会造成爆炸 |
镅(Am)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在其分裂过程中,会释放出一种新的粒子,变成镎(
NP),由于放出的这种粒子很容易被空气阻隔,因此不会对人体构成任何的危害,火警的报警系统就是利用这种粒子作为报警的重要工具,这种粒子是( )
A.a粒子 | B.质子 | C.中子 | D.正电子 |
若元素A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和B,经过20天后,发生衰变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 )
A.30∶31 | B.31∶30 | C.1∶2 | D.2∶1 |
如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
A.A为中子,B为质子 |
B.A为质子,B为中子 |
C.A为γ射线,B为中子 |
D.A为中子,B为γ射线 |
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时只发射出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普朗克常量为h,则衰变后的原子核 ( )
A.仍静止 |
B.沿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 |
C.沿与光子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
D.动量大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