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论语》和《大卫·科波菲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是享誉世界的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写大卫的成长史很多都是作家自己的亲身经历。书中最为大卫敬爱的形象是保姆佩葛蒂,在这个保姆的培养下,大卫刻苦上进,终于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 |
B.能够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句子有很多,如反映他教育公平性的“有教无类”;反映他治学经验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反映他学习的态度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反映学习规律的“温故而知新”等。 |
C.《论语·学而篇》里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
D.《论语》是![]()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 (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强劲(jìn)逻辑演绎 | B.悄然老去(qiǎo)暗然凋落 |
C.箴(zhēn)言相辅相成 | D.针砭(biǎn)严谨思辩 |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锋利叫醒 | B.质疑犀利唤醒 |
C.置疑犀利唤醒 | D.置疑锋利叫醒 |
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句的()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下列各句中,对黑体字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1.乃朝服,设九宾 2.素善留侯张良。 3.后世之谬其传 4.由山以上五六里
5.群臣怪之 6.夙兴夜寐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8.火尚足以明也
A.187/26/3/45 | B.147/5/238/6 | C.256/73/14/8 | D.45/26/38/17 |
下列句中加黑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
B.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不出,火且尽(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B.(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2)以子只矛陷子之盾 |
C.(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2)吾欲之南海 |
D.(1)有穴窈然(2)杂然相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