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2分)在历史上,货币的统一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促进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各道设在京城的办事机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新唐书卷54•食货志》
材料三  会子、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真宗时,张咏镇蜀,患蜀人铁钱重,不便贸易,设质剂(古时贸易用的契券)之法,一交一缗(贯),以三年为一界而换之,六十五年为二十二界,谓之交子,富民十六户主之。后富民赀(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转运使薛田、张若谷请置益州交子务,以榷其出入,私造者禁之……
——[元]脱脱等《宋史.食货志下三.会子》
材料四  票庄经营,为山西极有系统的商业,创始于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有雷君履泰者,平遥县人,领本县达蒲村李姓之资本,在天津开设日升昌颜料铺。所贩颜料中,有铜绿一种,出四川省,因自行重庆府制造铜绿,运至天津,以备销售,亦甚获利。日升昌颜料铺之名,遂喧传四川、天津各处,尚无所谓票庄也。尔时各省买卖货物,往来皆系现银,运输之际,少数由商人自行携带,多数则由镖号护送,故保镖事业,厥时甚盛,精拳术者,亦大有用。盖沿途不靖,各商转运现银,时被劫夺。虽有保镖武士,一遇多人,则寡不敌众,运输于是不灵。夫银钱之收交,关于商家之信用,乃萑符多盗,埂塞路道,银钱之收交爽期.商业之信用将堕,故为各商所深忧。而才智明敏之雷履泰。出乎其间,乃发明斯业,为金融业开一新纪元焉。雷君时为日升昌号执事,慨运款之不便,悯多商之束手,遂创兴汇兑一法。凡往来银钱,无论大宗小款,皆揽收该铺,代为收交。此响彼应,无需应现,抵烦一信之通.出纳不爽毫厘。
————
——严慎修《晋商盛衰记》
材料五: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信息反映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飞钱的功能。它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交子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交子与飞钱相比有何新功能?(4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票号的功能,并指出票号的出现有何作用?(5分)
(5)据材料五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交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并总领地方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治理黄河水害,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行省制的实行有何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着人们迈进科学的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主张分别是什么?
(3)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4)列举三位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主张,并归纳三位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请回答:
(1) 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 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间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2月)
材料二

参加26届联大的中国代表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
材料三第一条缔约国双方……长期全方面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2001年7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际形势的突出特点及其目的是什么 ?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外交史上哪些重大成就?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对俄罗斯(苏联)外交政策有什么新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 《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
(1) 据材料一分析,在伯里克利看来,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4分)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附: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党派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及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2)据材料二 ,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2分)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材料三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挥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我们若不着重本身人事,专求模仿别人制度,结果别人制度,势必追随他们的人事而变,我们也还得追随而变,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这是我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二因。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试图用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改造中国未能实现的原因。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于当时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此论证钱穆写书的“第二因”。
材料四 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第1条包括10节,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其职权。第2条包括4节,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方式第3条包括3节,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其职权。第4条包括4节,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第5条主要是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是规定联邦宪法和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为全国最高法律、各州法官均必须遵守。第7条规定宪法经9个州批准后生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民主政治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相比,在形式上和地域上有何创新之处?概括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方式。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你对古今中外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