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 C.中共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二的是()
| A.欧洲联盟 |
| B.北美自由贸易区 |
| C.亚太经合组织 |
| D.东南亚国家联盟 |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 A.德法之间的矛盾基本消除 |
| B.德法合作深入到文化教育领域 |
| C.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
| D.德法两国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该材料反映了()
①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国际化
②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人世界
③改革开放成就显著
④经济全球化趋势
|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
| A.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 |
| B.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 |
| 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 |
| D.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信度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