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酥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流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的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没有“生根结果”,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著《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著《新民主主义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每逢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往往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建制度下,主权经由层级的结构,逐级分享,不论王室,或是诸侯,或是卿大夫,都不能拥有完整的主权。而在战国开始时,一种新型的国家出现了。在这个国家里面,国君掌握专制权力,大臣可以自由任免;同时这种官僚制度选任和提拔有才干者,淘汰不合格者。国家事务远较以前复杂,这就需要一批有管理国家本领的专家来行政,而不是任用只懂朝廷礼仪的绅士来做官。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古代社会史论》等资料整理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重要变化。
夫近百年来,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一中心问题,为如何求自强以御外侮。此一自强运动,实始于咸丰末年英法联军之役以后,而甲午一战,则为此初期三十年自强运动失败之总结也。
——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2)根据该学者的观点,简述中国近代“自强运动”初期的主要表现及失败原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自强运动”的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近代俄、日两国改革影响深远,给后人留下深刻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沙皇签署了《1861年2月19日宣言》和《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法令》。3月5日,上述“宣言”和法令正式公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于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76年8月(明治政府)公布《金俸公债条例》,规定凡领取俸禄者均须献出俸禄,由政府按其俸禄多寡发给“金禄公债”。……通过赎买办法革除封建武士俸禄的意义是重大的。封建武士作为一个阶级瓦解了。而且没有发生大的叛乱就实现了改造。更重要的是政府以公债取代了俸禄,既可以减轻财政困难,又可以使武士们将公债转化为资本,去从事工商业活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农奴在1861年改革中获得了哪些权利?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剥夺武士封建特权的措施。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俄、日改革的共同影响。两国改革对待传统势力的做法,对你有何启示?
史料研究、史论探讨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班同学在学习欧美近代民主政治时就是运用了这种学习方法。
史料:
下列两段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两大国的历史文献,阅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依据这两部文献欧美确立了什么样的政治体制?(4分)上述两部文献对国家权力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规定?有什么共同影响?(4分)
史论:
材料三民主要真正实现必需做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并重。“原则民主”体现了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程序民主”体现了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主实现“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主要表现。(4分)你是如何理解“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2分)综合上述史料研究和史论探讨,欧美民主政治具有哪些特征?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曾经实行过常态性的体制化专政,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和帝制独裁,……。这种常态性的体制化专政在各国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政治秩序的崩溃,经济发展的困顿,代议制民主的失败、强人政治的传统、民主与法治观念的缺乏、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以及外部力量的压迫等等,都是常见的诱因。如果我们不是站在纯粹道德主义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就不宜一概用“反动”、“腐朽”一类的词语来评价。
——郑成良<专政的源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材料二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李自更《克伦成尔在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伟人”“英雄”“天才”——是因为塑造历史的力量而赢得他的地位。他是在他那个时代、他那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既是历史事件的执行人和代言人,又是其产物和象征;若无形势所迫,他的新观念便不合时宜,无从实践……但是他也不只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结果,历史事件通过他或者围绕着他而发生,他的想法和决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
——选自【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权的实质和建立的“诱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克伦威尔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民族的经济空间”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杰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