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做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 |
| B.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
|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
| D.工业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
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 )
| A.大企业 | B.国际联合企业 |
| C.跨国公司 | D.中小企业 |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
|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
|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
|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
下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柏林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它是随着:
| A.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的 |
| B.国际性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形成的 |
| C.跨国公司的发展而形成的 |
| D.市场竞争的展开而形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