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马铃薯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地将三位航天员送入太空,28日飞船安全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中国航天员太空出舱行走。下表甲、乙、丙表示在训练过程中,实际测得某位航天员的三项生理指标。以下对此表分析及相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项


进食后(小时)
0.5
1
1.5
2
2.5
血糖浓度
120
120
110
90
95

乙项


测量时间
6时
9时
12时
15时
18时
体温(℃)
36.7
36.8
37
37.1
36.9

丙项


测试物
胃液
唾液
血液
肠液
胰液
PH
0.9~1.5
6.8
7.4
7.7
8.0

A.进食1~2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与血糖转变为肝糖原有关
B.1.5小时后,胰岛素开始发挥其作用
C.甲项调节由激素控制,属于体液调节;乙项由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属于神经调节
D.根据丙项数据分析,人体蛋白酶所需的最适pH要明显高于淀粉酶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A.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不同,刺激A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相同,刺激A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B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下列活动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
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
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