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
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由此说明:
A.新政后美国推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
B.新政后美国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
C.新政后美国政府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推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D.新政后美国政府大力发展国营经济 |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 )
A.仁政和道德教育 | B.王道和民主政治 |
C.兼爱和自我节制 | D.人治和法治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穷理格物 |
两宋以后,程朱理学确立了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理学( )
A.易于被知识分子理解 | 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现实 |
C.有利于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 D.摒弃佛、道的干扰,振兴了儒学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