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 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 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 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 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
(5)步骤⑦的目的是 ;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
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分解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部分仪器已忽略)。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氧化铝(催化石蜡分解);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溴水。
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试管内液体沸腾;
试管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闻到汽油的气味,往液体中滴加几滴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颜色褪去.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试管①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C17H36C8H18+C9H18C8H18
C4H10+C4H8
丁烷可进一步裂解,除得到甲烷和乙烷外,还可以得到另两种有机物,它们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种有机物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反应.其可能结构为__________(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下同)
(3)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反应.
(4)试管②中的少量液体的组成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甲烷 ②乙烯 ③液态烷烃 ④液态烯烃.
为探究铁和稀硝酸反应的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i.NO+Fe(NO)SO4(棕色)
ii.KMnO4溶液可氧化吸收NO和NO2
iii.0.2mol∙L-1NaOH溶液可完全吸收NO、NO2混合气体中的NO2,而不吸收NO
实验Ⅰ用以下装置验证铁和过量12mol∙L-1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
(1)图1的A装置中加入硝酸前需加入N2一段时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通N2一段时间后,加入12mol∙L-1硝酸后看到A装置中产生红棕色气体,B装置中溶液变棕色。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请在图1装置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图1的A装置和图2装置可测量反应产生的NO体积,实验操作如下
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往A装置中加入铁片后,再往分液漏斗加入12mol∙L-1的硝酸
c.通N2一段时间后关闭
d.向水槽中加入0.2 mol∙L-1NaOH溶液
e.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一定量12 mol∙L-1硝酸后,关闭活塞
f.将装满0.2 mol∙L-1NaOH溶液的量筒倒扣在水槽中
g.待反应装置恢复至室温时,读取数据
①操作的正确顺序是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②读取数据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对4mol∙L-1硝酸与过量铁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
反应过程中溶液中c(H+)和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随铁的消耗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4)据图推测HNO3在bc段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填化学式);若在ab段只产生单一的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室用MnO2粉末与浓盐酸共热制取氯气:
MnO2+4HClMnCl2+Cl2↑+2H2O
实验Ι验证氯气能否与水反应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从下图选择适合A处的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
(2)装置B中能否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实验II测定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
步骤一:配制100mL1.00mol∙L-1的NaOH溶液,配制过程如下:
①称量_______gNaOH固体,在烧杯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________中,并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
③继续加蒸馏水至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滴加蒸馏水至凹槽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④盖上瓶塞,上下颠倒摇匀,将所配溶液转移至指定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步骤二:取2.00mL反应后A中的溶液,稀释后滴加步骤一配制所得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11.80mL。
(3)完成步骤一的空格。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为_________mol∙L-1。
(5)某同学欲通过测Cl-浓度来推测反应后A中残余盐酸的浓度,取2.00mL反应后A中的溶液,加入2.00mol∙L-1AgNO3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时,发现所加的AgNO3溶液的体积远大于理论值5.80mL,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苯甲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可以制得苯甲酸乙酯,及时除去反应中产生的水可提高酯的产率。据此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来进行上述实验。相关信息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水中溶解度 |
|
苯甲酸 |
122 |
1.27 |
249 |
微溶 |
乙醇 |
46 |
0.789 |
78.3 |
易溶 |
苯甲酸乙酯 |
150 |
1.05 |
212.6 |
难溶 |
实验方案为:
(1)仪器甲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①往丙中加入药品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A.无水乙醇、浓硫酸、苯甲酸晶体B.浓硫酸、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
C.苯甲酸晶体、无水乙醇、浓硫酸 D.苯甲酸晶体、浓硫酸、无水乙醇
②若加热反应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
③微沸回流过程中,可以看到乙内的混合试剂的颜色变为_______色。
(3)加入碳酸钠粉末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粗产物在_______层(填“上”或“下”)。
(5)加热蒸馏若采用下图装置(加热装置已经略去)进行,该装置存在的2个问题为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所得到的苯甲酸乙酯产率为______________。
(7)装置乙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装配后,进行检验实验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2)图1的A中可选用图2中的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
(3)图1的B装置所装试剂是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证明反应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6)这套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请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