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只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4)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
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质》)这样的叙述能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特征?
A.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也能用于中国
B.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也能用于中国
C.对中国城市而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该规定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地方社会秩序 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