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
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 |
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
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 |
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
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m=400,n=6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900,n=100 |
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亚历山大港(位于地中海东部,埃及的重要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平均年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至300多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 |
B.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商业危机 |
C.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贸易中心 |
D.中国茶叶取代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 |
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国家与法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这突出反映在()
A.智者学派的形成 |
B.《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 |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 |
D.苏格拉底服从法庭判决被处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