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 B.加强西欧国家经济实力 |
| C.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 |
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
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②“九二共识”的达成
③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④两地“三通”的实现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一位英国记者在中国某地参观后说:“这里草草建成了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矿石,有的给炉子添火……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原料一模一样,没有变化。”他描述的是
| A.一五计划的成果 | B.大跃进运动的表现 |
| C.人民公社的特征 | D.手工业合作化产物 |
1883年12月11日《申报》记载:上海“缫丝局开,女工之受雇者不少,其他之有需乎妇女者不及备述,总之至于女工亦藉通商之故,而得以自求口实,则其自利于中国人民者何如?”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妇女进厂做工,有伤社会风化 |
| B.妇女地位提高,就业前景广阔 |
| C.妇女自求口实,利于改善民生 |
| D.妇女薪酬较低,成为企业首选 |
“中国惟以君权治天下而已。若雷厉风行,三月而规模成,三年而成效著。泰西三百年而强,日本三十年而强,若皇上翻然而全变,吾中国地大人众,三年可成。”上述材料体现了康有为
| A.迫切的救亡心情 | B.科学的强国主张 |
| C.理性的皇权意识 | D.盲目的媚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