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下列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
| A.皇权专制过于强化是失败的主因 |
| B.单纯发展海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 C.洋务运动没有改良封建政治制度 |
| D.缺乏团结统一的领导导致战争失利 |
“由于经营工商业没有获利的确实保障,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然后出租给农民,从而兼有资本家和地主这样两重身份。”这主要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中()
| A.一些民族资本家为了逐利,在城市和农村“两头通吃” |
| B.同封建势力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
| C.缺乏独立的生产基础,不敢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
| D.依靠封建地租渠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长期以来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 B.海军力量的增强 |
|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 D.西方列强的侵略 |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因素 | B.政治体制 | C.市场因素 | D.国际因素 |
18世纪后期起,不少士人建议朝廷将内地过剩人口组织起来,迁往西部从事开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 A.西部开发引起士大夫关注 | B.人口膨胀已成为社会问题 |
| C.有识之士警觉英国的扩张 | D.清朝的行省制进一步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