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的人。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生活在(前461~前429)雅典的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可以体会到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在当时你所亲身感受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的是什么?
(2)请写出材料一漫画中交通禁行的标志的具体含义?结合材料一的图十、图十一及所学,说一说对“雅典民主政治世是世界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民主政治”这句话的理解。
(3)材料二中作者言论担心的是雅典民主的什么缺陷?举例说明这种担心是否有道理。
(4)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20年的雅典公民,占统治地位的政权是什么?实行着怎样的政治体制?这个政权为后世留下的影响最深远的文明遗产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古希腊的历史遗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说明材料一中“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内涵。
材料二西方七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981~1987年
日本
8.0
10.6
4.9
3.8
美国
3.3
3.9
2.8
2.7
联邦德国
7.3
4.6
2.8
1.5
法国
4.8
5.6
3.7
1.6
英国
2.8
2.8
1.9
2.5
意大利
5.5
5.7
3.1
2.1
加拿大
4.0
5.2
4.2
3.1

——世界银行《世界统计表》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材料二中运用数字统计表格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创办情况表

行业
企业名称
经营者
籍贯
面粉、棉纱
茂新、福新、申新等公司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江苏无锡
酿酒
张裕酿酒公司
张振勋(本为华侨)
广东大埔
此柴
鸿生火柴公司
刘鸿生
浙江南海
卷烟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简照南、简王创兄弟(华侨)
广东南海
化工
永利化学工业公司
范旭东
湖南湘阴
机器制造
求新机器制造厂
宋志尧
上海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图(部分)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从工业地域分布和部门行业分布角度比较两者的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选择第(1)问中的其中一个角度把不同的原因写成历史小论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郑观应(1842年—1922年)是中国近代前期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他认为,“以商战为本,以兵战为末。若舍本而求末,入不敷出,徒知聚敛,不复开源,转令民不聊生,盛亦难恃。”(《盛世危言》)他说:“宪法乃国家之基础,……政治关系实业之盛衰。政治不改良,实业万难兴盛。查欧荚政治革命,商人得参与政权,于是人民利益扩张,实业发达。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扦格,难臻富强。”
——摘编自夏东元、易惠莉《郑观应传》、《郑观应评传》
(1)据材料,概括郑观应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产生的背景,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