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
B.装置乙在Ⅲ处可检测到有酒精生成 |
C.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会再与Ⅲ连接 |
D.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 |
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 |
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 |
D.互利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
对于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年份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种群数量(只) |
50 |
80 |
- |
- |
- |
- |
捕捉标志数(只) |
- |
- |
80 |
80 |
80 |
80 |
第二次重捕数(只) |
- |
- |
80 |
80 |
80 |
80 |
重捕个体中的 标志数(只) |
- |
- |
16 |
8 |
10 |
13 |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是( )
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
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 |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 |
图甲和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1和种群2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
A.衰退型和增长型 | B.增长型和衰退型 |
C.稳定型和衰退型 | D.稳定型和增长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