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基因A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B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有氰
有产氰糖苷、无氰
无产氰糖苷、无氰
基因型
A__B__(A和B同时存在)
A__bb(A存在,B不存在)
aaB__或aabb(A不存在)

(1)在有氰牧草(AABB)后代中出现的突变型个体(AAbb)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________,或者是__________。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则F1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E、e控制。亲本甲(AABBEE)和亲本乙(aabbee)杂交,F1均表现为有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F2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________。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图中二硫键(-S-S-)形成时会脱去两个氢。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由________氨基酸脱去________水分子形成,这样的结合方式叫做________。图1所示的蛋白质在形成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图2所示的结构中含有________种氨基酸,该肽链至少有________个游离的羧基和________个游离的氨基
(3)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的几种,则含有①的氨基酸有________个,含②的氨基酸有________个,含⑥的氨基酸________个。

下图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A、B代表元素,Ⅰ、Ⅱ、Ⅲ、Ⅳ是生物大分子,图中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是________
(2)图中Z是________,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液染色,可使Ⅲ呈现________。
(3)仅有Ⅱ(或Ⅲ)和Ⅳ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________
(4)图中P的结构通式是________。现有P若干个,在合成含有三条链的Ⅳ的
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P 的数目为________个,若一个P 的分子量
为128,则化合物Ⅳ的分子量为________,Ⅳ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__。

假如在某温带草原上存在右上图所示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草属于 ,猫头鹰属于
(2)该食物网的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3)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中进行循环,生产者主要通过 作用使碳元素进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通过作用使碳元素回到无机环境中
(4)调查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数量用 法。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写出K值的含义:

下图表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虚线所表示的箭头是_________时所引起的免疫反应。
(2)图中的③表示的是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___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____________。(填下列代号)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4)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___________。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中,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
是与___________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____________吞噬消化。

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6)

(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
(3)E、F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