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原因”的课堂讨论中,下列哪位同学的发言最贴切( )
A.雅典的五百人会议扩大雅典的民主基础 |
B.雅典港湾众多,工商业发达 |
C.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
D.雅典注重对公民参政素质培养 |
商鞅认为户籍“上有通名,下有田宅,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此材料不能说明古代户籍
A.是朝廷征收赋役的依据 | B.是基层管理的重要手段 |
C.与土地私有制度相适应 | D.是严刑峻法的重要体现 |
《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 |
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
D.生产关系经历自下而上变革 |
历史在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 B.反封建不彻底 |
C.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这说明太平天国在外交上
A.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有了正确认识 |
B.主张自由贸易,无论何种商品都不限制 |
C.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 |
D.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外交方针 |